《巨翅老人》和《饥饿艺术家》,世界短篇名著中的“并蒂莲花”
发布日期:2023-09-17 06:52
在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中,有一对很是相似的作品,同样以“孤苦”为主题,同样的精彩和深刻,也同等水平的让人震撼,好像两朵并蒂的莲花,争奇斗艳,又相映成趣,那就是马尔克斯的《巨翅老人》和卡夫卡《饥饿艺术家》。弗兰兹·卡夫卡(188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饥饿艺术家》是他的著名短篇小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运动家,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苦》(1967年)和《霍乱时期的恋爱》(1985年)。
《巨翅老人》是他的著名短篇小说。在这里,我们来盘货一下这两篇小说的配合点和差异。1, 都以“孤苦”为小说的内核。在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演出“饥饿”的艺术家,被关在铁笼子里向人们展示饥饿艺术。
他不需要进食,也不想进食,只想无限期地饿下去。可是,因为人们40天就会厌倦,所以司理每次只允许艺术家演出40天,然后就换一个都会。
饥饿艺术家很想把演出的期限延长下去,可是司理不允许。所以,艺术家从来没有真正在演出中获得满足。厥后,人们厌倦了看这种演出,于是饥饿艺术家被转到马戏团去,跟动物放在了一起。
可是,动物对人的引力凌驾了饥饿艺术家,艺术家最终被人遗忘,他可以无限期地演出下去了,可是没有人再来寓目了。最后,艺术家死去了。
死前,他说:“我一直期待你们的赞赏,可是你们不应该赞赏我,因为,我不吃工具是因为找不到切合胃口的食物,如果找获得,我一定会吃得饱饱的。” 这是一个荒唐的故事。
艺术家孜孜以求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艺术;治理者做追逐的,是掉臂人们死活和妍媸的利益;公共的审美,是跟风、猎奇和狂欢。最后,艺术家道出,他不吃工具了,是没有切合胃口的工具可吃——这是一个何等孤苦的世界,没有什么是正常的,没有谁真正的被明白。这,岂非不正是卡夫卡自己吗?他孤苦,他不能根据俗世的尺度生活下去,所以,就连他自己的父亲都不能明白他。
卡夫卡的作品中,随处充斥着这种无法缓解的孤苦。而马尔克斯的《巨翅老人》,讲述的也是类似这样的孤苦: 一场大雨之后,在一个的水汪汪的庭院里,泛起了一位巨翅老人。
他衣不蔽体,老态龙钟,背后长着一对巨型翅膀。见多识广的女邻人说这是天使。可是老人老人的样子实在太不体面了,于是小镇上的住民对老人做出种种世俗的推测和判断。最后,贝约拉匹俦把家里酿成马戏团,把老人当摇钱树,供住民观光和戏弄,获取暴利。
厥后,直到更切合人们猎奇心理的工具泛起,人们徐徐把老人忽视和遗忘。蒙受了庞大痛苦和折磨的巨翅老人在隆冬险些死去,又奇迹般地在来年的春天恢复了生机,振翅而去。在这里,世界同样荒唐,公共同样愚昧而盲目,而巨翅老人,拥有和饥饿艺术家一样的蚀骨般的孤苦。
总是一句话,这两篇小说,都是以“孤苦”为内核的。2,都是对“荒唐世界”的批判。
在《饥饿艺术家》中,饥饿艺术家对饥饿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试图“逾越自我,到达不行思议的境界”,对演出司理克制延长演出的商业理由有强烈的不满;对艺术名誉的极端重视,迫切希望人们都赞叹他的艺术造诣。而且因为有人对他的受饿能力与受饿现实表现怀疑而痛苦不已。在饥饿艺术热潮已往,他沦落马戏团与野兽为伍时,他又现实、卑微地思忖如何才气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野兽那里吸引过来一些。
这种谬妄,狠狠地展现了今世艺术的异化现象——艺术不再是追求美,不再以人为本,而成为耸人听闻的奇人奇事演出。饥饿艺术家的心理与观众、演出司理看待他的态度则象征了人性的异化。人无视他人的痛苦悲凉,反而用或浏览或藐视或熟视无睹的眼光看待磨难,公共不会真正热爱艺术,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是追赶潮水,热心于害了别人苦了自己的附庸精致。
这,就是卡夫卡着力批判的荒唐的现实。而在《巨翅老人》中,当地人把巨翅老人作为世界首脑、五星上将,甚至可以种植。
这些想法虽然显得荒谬绝伦,却显示出当地人把巨翅老人戏剧化的处置惩罚方式——狂欢化、世俗化。以教皇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在确认天使身份这件事上是持教条主义且又滑稽可笑的。
教会的服务效率是极低的。他们花了大量时间,就是为了弄清楚老人是否有肚脐眼,他的方言是否与阿拉米奥人的语言有关系,他是否能在一个体针上触摸许多次等这些细枝上。更可笑的是,因为老人不懂拉丁语,贡萨加便认为他“不懂上帝的语言”,怀疑他不是天使,甚至警告人们这可能是妖怪的化身。在这里,作者把教会人员愚昧无知的一面体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
对于现实世界里这种种荒唐的、可笑可鄙的行为,马尔克斯也在这里做了绝不留情的批判。3,都用了“非现实“的体现手法。
不管是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还是马尔可思的《巨翅老人》,都用了非现实的体现手法。两个小说中所形貌的事件,在现实中是不行能发生的。在现实世界里,绝对不会有这种把饥饿当成艺术的人,也不会有那一场雨,能从天上掉下来一个父老翅膀的老人。可是,两个作家都用天马行空的方式,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工具,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很准确,很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在世界文学世上,卡夫卡被看作是体现主义的代表,而马尔克斯被看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虽然他们自己并不认可自己属于什么主义,可是他们都不是用照相式的方法来再现现实,而是用变形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心田感受的。马尔克斯说过:“魔幻只是表达现实的一种工具”。而卡夫卡和马尔克斯,无疑都是擅长使用工具的作家。
在《饥饿艺术家》和《巨翅老人》中,两小我私家都使用了各自擅长的工具,从而使作品充满了艺术的魅力。以上是两篇小说的相同之处。
固然,这两篇小说出自差别的大家之手,其区别也还是很显着的。1, 表达的内容差别: 虽然两篇小说都表达了人类的孤苦,也都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可是《饥饿艺术家》偏重于表达人类生存和境遇的真实逆境。而马尔克斯的《巨翅老人》则偏重于表达拉丁美洲现实的荒唐、关闭和愚昧。马尔克斯生于卡夫卡之后,受卡夫卡的影响是一定的,就最后取得的成就,马尔克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确实逾越了巨人。
他的《百年孤苦》和《霍乱时期的恋爱》,站在了无人能及的高度上。但就这两篇短小说来说,卡夫卡表达的工具,要越发富厚和深远一些。2, 体现手法差别: 《饥饿艺术家.》被认为是体现主义的作品,它具有体现主义的特征: A, 小说是社会精神,而不是社会现实的详细化显现。
B, 这不是眼睛看到世界,而是用心感受到的世界。C, 这不是对所见所闻的再现,而是对所感所想的再现。
而《巨翅老人》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它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 把神奇和荒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种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形貌中,使社会酿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理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局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巨翅老人》就是借用了神话隐喻的手法,把下雨,飞天等等神话跟现实联合起来,完美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3, 小说的了局差别。
《饥饿艺术家》以艺术家的死收场,人类彻底被异化,动物取代了人。孤苦,成了永恒。
而《巨翅老人》中,天使老人却奇迹般地升天了。孤苦,最终被神奇地突破。这,简直就是卡夫卡和马尔克斯的化身,无药可以缓解孤苦的卡夫卡,最后孤苦地脱离了这个世界。而马尔克斯,却在连续不停地努力之后,获得举世公认的荣誉,站在了无人能及的高度上。
这,是两篇小说差别的了局,也是两个天才文豪的差别宿命。(本文图片泉源于网络)。
本文关键词:欧亿体育,《,巨翅老人,》,和,饥饿艺术家,世界,短篇,在
本文来源:欧亿体育-www.ykdzmy.com
爱游戏app官方下载 bob综合体育官网登 乐鱼官方网站 LD乐动体育
Copyright © 2005-2022 www.ykdzmy.com. 欧亿体育科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ICP备19281570号-1